OBOL 項目分享活動開啓!調研 Obol (OBOL) 項目,在Gate.io動態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100 OBOL!
💰️ 選取10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10 OBOL 獎勵!
項目簡介:
Obol 致力於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從以太坊開始,並擴展到整個 Web3 平台。作爲 Layer 1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路的基礎,Obol Collective 擁有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運營商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超過 800 個去中心化運營商運行 Obol 分布式驗證器 (DV),保障主網超過 10 億的資產安全,Obol 正在賦能下一代去中心化系統。
參與方式:
1.調研$OBO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具體可包含但不限於:
🔹 Obol 是什麼?
🔹 Obol 去中心化驗證器有何優點?
🔹 $OBO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2.帶上$OBOL現貨交易連結:https://www.gate.io/trade/OBOL_USDT
3.推廣$OBOL Launchpool 質押挖礦活動,分享OBOL Launchpool 參與步驟及質押福利,質押$GT、$BTC、$OBOL 免費瓜分2,250,000 $OBOL空投獎勵,年華收益率高達168%:https://www.gate.io/launchpool/OBOL?pid=291
長文導讀紅杉資本給創業者的戰略建議:AI 如何成為下一個兆元經濟?
在紅杉資本 (Sequoia Capital) 主辦的 AI Ascent 2025 會談上,紅杉合夥人 Packer Radio、Sonya Huang 與 Konstantine Buhler 深度剖析 AI 產業的最新趨勢、商業潛能及創業指引。他們強調,AI 不再只是未來的想像,而是一場規模空前且機會龐大的現實浪潮。
為何 AI 重要?如何全面重塑經濟與工作型態?
AI 市場大於雲端:一場跨越軟體與勞動的產業巨變
Packer Radio 首先致敬了紅杉資本創辦人 Don Valentine 曾提出的經典框架,以「AI 是什麼?它帶來了什麼影響?我們該如何應對?」等問題開場。
他預測,AI 轉型的起點市場規模將比雲端轉型的軟體時代大上十倍,未來 10 至 20 年的市場發展將是「絕對的龐大」,並將同時衝擊「服務」及「軟體」兩個利潤市場:
從工具進化為「副駕駛 (co-pilot)」甚至「自動駕駛 (autopilot)」,AI 將不僅重塑服務,也將顛覆整個軟體產業與勞動市場。
並補充,「從販售工具轉向販售成果,這兩個總目標市場 (TAMs) 都已開放競爭。」
(微軟執行長 Nadella:Majorana 1 帶動量子運算突破,雲端服務成 AI 產業最大贏家)
AI 造起的下一波巨浪:全球都已在船上
Packer 提醒世人,自 ChatGPT 問世的瞬間開始,AI 就已全面進入實用階段。一個劃時代的技術需要運算能力、網路覆蓋、數據規模與使用者基礎,而這些早已準備就緒:
各年代的主流敘事
鑑於這場革命的必要元素已經建構完成,當起跑槍響時,AI 的採用幾乎沒有障礙,這將成為史上最快速且最廣泛的技術普及案例。
新創企業如何跑贏 AI 競賽:應用層成價值高地
Packer 的圖表指出,歷史上最成功的科技公司幾乎都來自應用層 (Apps),AI 時代也將如此,真正的價值將累積在懂得從「客戶視角」出發的新創企業手中:
White space:應用層仍是尚未被充分開發、且潛力巨大的創新區域
聚焦於特定產業或具體功能以解決問題的垂直化策略,並透過人機協作建立競爭壁壘,是目前最具潛力的競賽賽道。
他舉例:「第一批 AI 的『殺手級應用』已經出現,包括 ChatGPT、Harvey、Glean、Sierra、Cursor 和 A Bridge 等。」
Sonya 則特別提到「醫療診斷、語音助理、教育概念與廣告的可視化」等領域的深層應用,向創業者提供一些方向。
Sequoia 的 AI 投資指南:從收入飛輪到技術實力的四項篩選器
在挑選 AI 相關的投資標的時,Sequoia 強調 95% 的標準與其他產業相同,但 AI 特有的 5% 則側重四大指標:
營收的實質性:區分真正的業務增長與短期「嚐鮮」的公司,關注產品採用率、用戶參與度及留存率。
與客戶的信任感:在當前階段,客戶對企業的信任比產品本身更重要,信任是長期成功的基礎。
潛在毛利率提升能力:隨著 AI 運算成本下降,企業需展現能夠確保健康毛利率的具體作法。
有效的數據飛輪:數據飛輪必須與業務指標直接相關,否則無法形成有效競爭壁壘。
這些都是無法輕易複製的護城河,並將成為判斷一家 AI 新創是否具備長期競爭力的重要依據。
邁向 AI 代理經濟時代:AI 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數位夥伴
Konstantine 隨後透露,大型模型的訓練正在放緩,轉而尋找新的突破方式,包括 OpenAI 的「推理能力 (reasoning)」及 Anthropic 的「模型上下文協議 (MCP)」等,都試圖創造新方法來擴大應用。
(AI 世界的 USB-C 介面: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是什麼?AI 助手的通用上下文協定解讀)
其中,AI 的下一個重大浪潮將是「代理經濟」:
AI 技術正從單一任務的執行者,進化為能協作、溝通並交易的「代理人 (agent)」。未來將邁入真正的「代理經濟 (agent economy)」,這些智慧代理人將與人類共事,創造一個高度自動化且互信的數位經濟體。
(AI 代理結合穩定幣:PayPal 如何藉自家金融作業系統,改寫全球商務模式?)
代理經濟的三大技術門檻:身份、溝通與安全
要真正實現代理人經濟,AI 還必須解決三大技術關卡,這些都將是未來技術創新的新戰場:
建立穩定且持久的身份系統 (persistent identity):代理本身需要保持一致的個性與理解力,並持續地理解用戶,目前在記憶及自我學習方面仍有重大挑戰。
發展代理人之間無縫溝通的協議層 (seam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代理之間需要建立類似個人電腦的 TCP/IP 協議層,才能傳遞資訊與價值。
建構基於信任的安全機制 (security):在交易對象都是代理的情況下,安全與信任的重要性更需提升,有望催生出圍繞著信任及安全的資安產業。
(從理專到秘書,看 AI 代理的信任挑戰:我們能相信人工智慧的自主決策嗎?)
工作與經濟的再定義:AI 帶來的「高槓桿且高隨機」的新時代
Konstantine 總結道,AI 不只將重塑工作型態,更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從傳統電腦的電腦科學的「確定性」轉向「隨機性 (stochastic mindset)」思維,畢竟 AI 和人類一樣,記憶及反應都是不可確定的。
在管理層面亦同,管理 AI 代理需要做出更複雜的決策,包括流程的阻擋與回饋等,也是一門學問。
不難想像,未來將是「少數人驅動多數生產」的高槓桿時代,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公司以較少的人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我們將能夠做更多事情,但也必須管理其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最終,這些流程與 AI 代理將合併,形成龐大的神經網路,重塑個人工作,重塑企業,甚至重塑經濟,因此沒有人能夠被排除在外。
這篇文章 長文導讀紅杉資本給創業者的戰略建議:AI 如何成為下一個兆元經濟?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