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nt-centric 架构的探索与挑战最近,"以意图为中心的协议及基础设施"成为加密领域的首要趋势之一。业内对 Intent-centric 架构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其核心目标是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完全隐去繁杂的交易细节,被视为促成 Web3 普及的新动力。本文将从 Solver 的实现历程以及 ERC4337 和 UniSwapX 两个落地应用出发,探讨 Intent-centric 的概念、应用和挑战。## 1. Intent-centric 的概念回顾"意图"的理念最早可追溯至 2018 年 DEX Wyvern Protocol 的设计理念介绍。其核心在于,普通用户追求的是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而非执行过程的严丝合缝。以 Token 交换为例:- 传统交易:需要进行多笔交易,包括转入 ETH 作为 gas、授权交易、提交 swap 交易等。- 意图交易:用户只需签名表明愿意用 X 个 Token 换取尽可能多的 Y Token,并可以设定手续费比例。以"意图"为中心的协议可理解为一组经过签名的合约,允许用户将交易过程外包给第三方,同时保持对交易的完全控制。用户只需明确想要达成的目标,一个签名就能完成所有操作。这种模式将交易简化为"你想要什么",而不是"如何实现它"。这一发展趋势与传统互联网的演变类似,从早期的垂直服务,到中期的服务聚合平台,再到后期的智能化平台。Intent-centric 架构被认为是扩大用户量的关键路径。## 2. Intent-centric 的典型应用尽管以意图为中心的概念刚刚提出,但相关项目数量已不在少数。许多落地项目的立意本身就是以用户意图为中心。这些项目中,有些属于通用意图解决方案,有些则是特定意图解决方案。例如,某交易平台和某 DEX 是特定意图解决方案,而 ERC-4337 则是协助意图实现的基础设施。目前,在落地最前沿的是某交易平台围绕交易意图的实现,以及 ERC4337 作为意图的必要基础设施。### 2.1 从某交易平台的经济设计看 intent-centric某交易平台的推出是为了解决 AMM 协议面临的用户成本、成交价格、交易链路、路由服务、LP 激励等问题。它通过改变 AMM 成交机制,尝试从另一个维度解决这些问题。该平台是一种无需许可、开源、基于拍卖的路由协议,用于跨 AMM 和其他流动性来源进行交易。它采用链下撮合链上成交的订单簿模式。从用户角度来看,只需选择订单、签名并等待 Filler 完成交易。Filler 是主动完成用户交易订单的服务商,需要扫描各种数据源,分析最优成交链路,并参与竞价。该平台的经济模型设计良好,能够激励双方参与,形成良性循环。用户获得更好的交易体验,Filler 获得手续费分红,整体推动了生态的发展。### 2.2 从 ERC4337 看 intent-centricERC4337 作为账号抽象(AA)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纯意图的交易模式提供了基础。它通过链上的 entryPoint 合约验证用户签名,链下通过 UserOperation 传递指令,由 Bundler 批量打包上链执行。ERC4337 的 paymaster 系统提供了一种通用的代付机制,比元交易更为通用和可信。它允许 Dapp 为用户提供免 Gas 服务,促进用户增长和生态发展。## 3. Intent 落地的挑战尽管 Intent-centric 架构前景广阔,但其落地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1. 与 AI 结合的矛盾:虽然 AI 可以优化交易意图解析,但在金融系统中,可解释性和可还原性至关重要。AI 在短期内可能只能作为辅助工具。2. intentPool 的设计:需要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找到平衡,既要解决传播机制问题,又要避免中心化审计和干预。3. 意图隐私性:签名的不可撤销特性可能带来隐私风险。一些项目正在开发新型隐私保护意图语言,如 juvix,以解决这一问题。## 4. 总结Intent-centric 架构的兴起标志着 Web3 开始关注真正的用户需求,为普及寻找突破口。未来的 Intent 模式可能会从手续费创造营收,或从用户分级角度设计商业模式。DeFi 将是 Intent 绽放的第一舞台,已有多个 DeFi 协议开始探索相关功能。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建立 intent solver 的市场或协作框架,实现不同 solver 的组合和复用,同时解决经济激励问题。标准化过程可能需要自上而下的定义,目前一些项目正在这方面进行探索。随着技术和生态的不断发展,Intent-centric 架构有望为 Web3 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Intent-centric架构:Web3普及的新动力与挑战
Intent-centric 架构的探索与挑战
最近,"以意图为中心的协议及基础设施"成为加密领域的首要趋势之一。业内对 Intent-centric 架构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其核心目标是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完全隐去繁杂的交易细节,被视为促成 Web3 普及的新动力。
本文将从 Solver 的实现历程以及 ERC4337 和 UniSwapX 两个落地应用出发,探讨 Intent-centric 的概念、应用和挑战。
1. Intent-centric 的概念回顾
"意图"的理念最早可追溯至 2018 年 DEX Wyvern Protocol 的设计理念介绍。其核心在于,普通用户追求的是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而非执行过程的严丝合缝。
以 Token 交换为例:
以"意图"为中心的协议可理解为一组经过签名的合约,允许用户将交易过程外包给第三方,同时保持对交易的完全控制。
用户只需明确想要达成的目标,一个签名就能完成所有操作。这种模式将交易简化为"你想要什么",而不是"如何实现它"。
这一发展趋势与传统互联网的演变类似,从早期的垂直服务,到中期的服务聚合平台,再到后期的智能化平台。Intent-centric 架构被认为是扩大用户量的关键路径。
2. Intent-centric 的典型应用
尽管以意图为中心的概念刚刚提出,但相关项目数量已不在少数。许多落地项目的立意本身就是以用户意图为中心。
这些项目中,有些属于通用意图解决方案,有些则是特定意图解决方案。例如,某交易平台和某 DEX 是特定意图解决方案,而 ERC-4337 则是协助意图实现的基础设施。
目前,在落地最前沿的是某交易平台围绕交易意图的实现,以及 ERC4337 作为意图的必要基础设施。
2.1 从某交易平台的经济设计看 intent-centric
某交易平台的推出是为了解决 AMM 协议面临的用户成本、成交价格、交易链路、路由服务、LP 激励等问题。它通过改变 AMM 成交机制,尝试从另一个维度解决这些问题。
该平台是一种无需许可、开源、基于拍卖的路由协议,用于跨 AMM 和其他流动性来源进行交易。它采用链下撮合链上成交的订单簿模式。
从用户角度来看,只需选择订单、签名并等待 Filler 完成交易。Filler 是主动完成用户交易订单的服务商,需要扫描各种数据源,分析最优成交链路,并参与竞价。
该平台的经济模型设计良好,能够激励双方参与,形成良性循环。用户获得更好的交易体验,Filler 获得手续费分红,整体推动了生态的发展。
2.2 从 ERC4337 看 intent-centric
ERC4337 作为账号抽象(AA)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纯意图的交易模式提供了基础。它通过链上的 entryPoint 合约验证用户签名,链下通过 UserOperation 传递指令,由 Bundler 批量打包上链执行。
ERC4337 的 paymaster 系统提供了一种通用的代付机制,比元交易更为通用和可信。它允许 Dapp 为用户提供免 Gas 服务,促进用户增长和生态发展。
3. Intent 落地的挑战
尽管 Intent-centric 架构前景广阔,但其落地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与 AI 结合的矛盾:虽然 AI 可以优化交易意图解析,但在金融系统中,可解释性和可还原性至关重要。AI 在短期内可能只能作为辅助工具。
intentPool 的设计:需要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找到平衡,既要解决传播机制问题,又要避免中心化审计和干预。
意图隐私性:签名的不可撤销特性可能带来隐私风险。一些项目正在开发新型隐私保护意图语言,如 juvix,以解决这一问题。
4. 总结
Intent-centric 架构的兴起标志着 Web3 开始关注真正的用户需求,为普及寻找突破口。未来的 Intent 模式可能会从手续费创造营收,或从用户分级角度设计商业模式。
DeFi 将是 Intent 绽放的第一舞台,已有多个 DeFi 协议开始探索相关功能。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建立 intent solver 的市场或协作框架,实现不同 solver 的组合和复用,同时解决经济激励问题。
标准化过程可能需要自上而下的定义,目前一些项目正在这方面进行探索。随着技术和生态的不断发展,Intent-centric 架构有望为 Web3 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