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太坊(Ethereum)迎来其十周年之际,一则尘封的往事被揭开,为这段波澜壮阔的加密历史,增添了一段充满戏剧性的“假如”。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Coinbase的执行长布莱恩·阿姆斯壮(Brian Armstrong)透露,在以太坊诞生前夕,他曾力邀其创办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华语圈称“V神”)加入Coinbase,但最终,一张小小的美国签证,却意外地改变了整个区块链世界的版图。
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不仅让我们得以知道巨头们在创业初期的青涩交集,更引发了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如果当初V神顺利拿到了签证,今日我们所熟知的、作为“世界计算机”的以太坊,还会存在吗?
一张签证改变的世界
故事要追溯到2013年,那时的加密世界,还完全是比特币的天下。根据阿姆斯壮回忆,他与V神的初次相遇,是在加州圣荷西举办的一场比特币大会上。当时的V神,还是一位为《比特币杂志》(Bitcoin Magazine)撰稿的作者,其深邃且出色的文笔给阿姆斯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会后不久,阿姆斯壮便邀请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到访Coinbase位于旧金山的第一间办公室。在那间略显简陋的办公室里,V神向阿姆斯壮以及当时的团队成员——包括后来成为Paradigm联合创办人的弗雷德·埃尔萨姆(Fred Ehrsam),展示了他的一些新颖的技术构想。在场的所有人都被V神的远见和才智所折服,三人当即讨论后,便向这位年轻人抛出了橄榄枝,正式邀请他加入Coinbase团队。
对于当时刚刚起步的Coinbase而言,能招募到像V神这样的人才,无疑是如虎添翼。而对于V神来说,加入当时已是行业明星的Coinbase,似乎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然而,命运的剧本,却在此时悄然转向。
这桩看似即将达成的“梦幻招募”,最终却因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而告吹——签证。阿姆斯壮在贴文中惋惜地写道,由于一系列原因,V神最终无法顺利取得美国的工作签证,不得不返回其故乡加拿大。
正是这段看似无奈的插曲,成为了后来以太坊诞生的关键催化剂。阿姆斯壮用一句半开玩笑半感慨的话总结了这段历史:“他在滞留加拿大期间,创造了以太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美国不完善的移民制度,促成了以太坊的诞生。”
这则贴文迅速在社群引发了超过百万人次的围观和热议。无数人为这段历史的偶然性而惊叹,有用户评论道:“令人惊讶的是,一个签证问题竟然形塑了加密货币的未来。有时候,阻力反而催生出创新。”
阿姆斯壮的这番话,也引发了外界对于美国移民体制的反思与批评。许多人认为,僵化的制度让美国错失了无数像V神这样的顶尖人才,而这些被“拒之门外”的天才,最终在其他地方开花结果,孕育出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创新。
回头来看,这张被拒的签证,或许是加密货币历史上最昂贵也最富成效的“一次拒绝”。它将V神从一条可能成为顶级交易所核心成员的道路上,推向了另一条更为艰辛,却也更为宏大的开创者之路。
精实以太坊
幸运的是,历史没有“如果”。正因为当年的那次“错过”,世界才能见证以太坊的诞生与成长。在过去的十年里,以太坊从V神的一纸白皮书,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1300亿美元经济安全性的全球价值网络,其上承载着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质化代币(NFT)和无数Web3应用的繁荣生态。
站在十周年的新起跑线上,以太坊并未停下脚步。就在近期,以太坊基金会发布了一份名为“精实以太坊”(Lean Ethereum)的宣言,为这条全球最活跃的公链,定调了未来十年的宏大发展蓝图。
这份蓝图的核心,是“堡垒模式”与“野兽模式”的双引擎战略: 堡垒模式(Fortress Mode)——打造量子安全防线:这是以太坊的防御主线。面对未来量子计算可能带来的破解威胁,以太坊计划在协议层面导入“后量子密码学”,例如采用基于杂凑函数的签章与承诺机制,提前为整个网络建立起坚不可摧的量子安全防线。野兽模式(Beast Mode)——解锁百万级TPS:这是以太坊的扩展主线。该计划提出了极具野心的性能目标,将Layer1(主网)的处理能力提升至10000TPS(每秒交易笔数),并通过Layer2(第二层扩展方案)的协同,最终将整个以太坊生态的处理能力推进到每秒100万笔的惊人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将包括实时zkVM(零知识虚拟机)和数据可用性采样(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等。
为了支撑这两大战略,以太坊协议本身也将在共识、数据和执行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的“精实”重塑,包括引入Beacon Chain 2.0以缩短交易最终确认时间,采用Blobs2.0格式以降低数据成本并强化量子抗性,以及开发对SNARK更友好的EVM2.0以解锁更高效的运算。
从偶然到必然
回首过去,以太坊的诞生充满了偶然性。一个年轻的天才,一次慧眼识珠的邀请,一张被拒的签证,共同谱写了一段足以载入科技史的传奇。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那次命运的转折,今天的区块链世界将会是何种模样。
展望未来,以太坊的道路则充满了确定性。这份“精实以太坊”的十年蓝图,清晰地展示了其建设者们的远见与决心。它不仅要解决当下的扩展性瓶颈,更要为遥远的量子威胁未雨绸缪。
正如宣言中所写的那样:“这关乎传承。我们是建设者,我们是传道者,我们是以太坊。”从一次偶然的“差点没诞生”,到如今为下一个世代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宏伟愿景,以太坊的故事,正是区块链精神的最佳写照。
#以太坊十周年
3k 热度
2k 热度
77k 热度
180 热度
102 热度
以太坊差点没诞生?V神曾被邀请加入Coinbase,但因美国签证错过!
在以太坊(Ethereum)迎来其十周年之际,一则尘封的往事被揭开,为这段波澜壮阔的加密历史,增添了一段充满戏剧性的“假如”。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Coinbase的执行长布莱恩·阿姆斯壮(Brian Armstrong)透露,在以太坊诞生前夕,他曾力邀其创办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华语圈称“V神”)加入Coinbase,但最终,一张小小的美国签证,却意外地改变了整个区块链世界的版图。
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不仅让我们得以知道巨头们在创业初期的青涩交集,更引发了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如果当初V神顺利拿到了签证,今日我们所熟知的、作为“世界计算机”的以太坊,还会存在吗?
一张签证改变的世界
故事要追溯到2013年,那时的加密世界,还完全是比特币的天下。根据阿姆斯壮回忆,他与V神的初次相遇,是在加州圣荷西举办的一场比特币大会上。当时的V神,还是一位为《比特币杂志》(Bitcoin Magazine)撰稿的作者,其深邃且出色的文笔给阿姆斯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会后不久,阿姆斯壮便邀请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到访Coinbase位于旧金山的第一间办公室。在那间略显简陋的办公室里,V神向阿姆斯壮以及当时的团队成员——包括后来成为Paradigm联合创办人的弗雷德·埃尔萨姆(Fred Ehrsam),展示了他的一些新颖的技术构想。在场的所有人都被V神的远见和才智所折服,三人当即讨论后,便向这位年轻人抛出了橄榄枝,正式邀请他加入Coinbase团队。
对于当时刚刚起步的Coinbase而言,能招募到像V神这样的人才,无疑是如虎添翼。而对于V神来说,加入当时已是行业明星的Coinbase,似乎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然而,命运的剧本,却在此时悄然转向。
这桩看似即将达成的“梦幻招募”,最终却因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而告吹——签证。阿姆斯壮在贴文中惋惜地写道,由于一系列原因,V神最终无法顺利取得美国的工作签证,不得不返回其故乡加拿大。
正是这段看似无奈的插曲,成为了后来以太坊诞生的关键催化剂。阿姆斯壮用一句半开玩笑半感慨的话总结了这段历史:“他在滞留加拿大期间,创造了以太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美国不完善的移民制度,促成了以太坊的诞生。”
这则贴文迅速在社群引发了超过百万人次的围观和热议。无数人为这段历史的偶然性而惊叹,有用户评论道:“令人惊讶的是,一个签证问题竟然形塑了加密货币的未来。有时候,阻力反而催生出创新。”
阿姆斯壮的这番话,也引发了外界对于美国移民体制的反思与批评。许多人认为,僵化的制度让美国错失了无数像V神这样的顶尖人才,而这些被“拒之门外”的天才,最终在其他地方开花结果,孕育出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创新。
回头来看,这张被拒的签证,或许是加密货币历史上最昂贵也最富成效的“一次拒绝”。它将V神从一条可能成为顶级交易所核心成员的道路上,推向了另一条更为艰辛,却也更为宏大的开创者之路。
精实以太坊
幸运的是,历史没有“如果”。正因为当年的那次“错过”,世界才能见证以太坊的诞生与成长。在过去的十年里,以太坊从V神的一纸白皮书,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1300亿美元经济安全性的全球价值网络,其上承载着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质化代币(NFT)和无数Web3应用的繁荣生态。
站在十周年的新起跑线上,以太坊并未停下脚步。就在近期,以太坊基金会发布了一份名为“精实以太坊”(Lean Ethereum)的宣言,为这条全球最活跃的公链,定调了未来十年的宏大发展蓝图。
这份蓝图的核心,是“堡垒模式”与“野兽模式”的双引擎战略: 堡垒模式(Fortress Mode)——打造量子安全防线:这是以太坊的防御主线。面对未来量子计算可能带来的破解威胁,以太坊计划在协议层面导入“后量子密码学”,例如采用基于杂凑函数的签章与承诺机制,提前为整个网络建立起坚不可摧的量子安全防线。野兽模式(Beast Mode)——解锁百万级TPS:这是以太坊的扩展主线。该计划提出了极具野心的性能目标,将Layer1(主网)的处理能力提升至10000TPS(每秒交易笔数),并通过Layer2(第二层扩展方案)的协同,最终将整个以太坊生态的处理能力推进到每秒100万笔的惊人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将包括实时zkVM(零知识虚拟机)和数据可用性采样(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等。
为了支撑这两大战略,以太坊协议本身也将在共识、数据和执行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的“精实”重塑,包括引入Beacon Chain 2.0以缩短交易最终确认时间,采用Blobs2.0格式以降低数据成本并强化量子抗性,以及开发对SNARK更友好的EVM2.0以解锁更高效的运算。
从偶然到必然
回首过去,以太坊的诞生充满了偶然性。一个年轻的天才,一次慧眼识珠的邀请,一张被拒的签证,共同谱写了一段足以载入科技史的传奇。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那次命运的转折,今天的区块链世界将会是何种模样。
展望未来,以太坊的道路则充满了确定性。这份“精实以太坊”的十年蓝图,清晰地展示了其建设者们的远见与决心。它不仅要解决当下的扩展性瓶颈,更要为遥远的量子威胁未雨绸缪。
正如宣言中所写的那样:“这关乎传承。我们是建设者,我们是传道者,我们是以太坊。”从一次偶然的“差点没诞生”,到如今为下一个世代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宏伟愿景,以太坊的故事,正是区块链精神的最佳写照。
#以太坊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