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Vitalik Buterin 在 2024 年 8 月 18 日注册“dacc.eth”ENS 域名时,市场瞬间沸腾。不到 24 小时,以太坊和 Solana 链上名为 D/ACC 的 Meme 币最高暴涨 956.5%,E/ACC 同步飙升近 960%,仿佛又一次验证了“V 神效应”的无远弗届。
这只是过去几年间围绕这位以太坊联合创始人上演的无数 Meme 币热潮中的一幕。从 ZUZALU 的 3660 倍涨幅到 THE 代币的 8124 倍神话,这些与他名字或理念关联的代币在诞生之初往往伴随着市场狂欢。
但 Vitalik 的回应却冷静得出奇——他持续将项目方“硬塞”来的代币抛售并转化为慈善资金,同时毫不留情地批评那些以名人为噱头的 Meme 币本质是“让名人和早期投资者致富的工具”。
类似的剧情在多个 Vitalik 相关 Meme 项目上反复上演:
这类代币的走势几乎遵循着相同的轨迹:Vitalik 的言行触发关注 → 代币被爆拉 → 市值登顶 → 螺旋式下跌至峰值零头。市场在狂欢中制造泡沫,又在泡沫破灭后留下满地狼藉。
面对项目方源源不断的代币空投,Vitalik 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应对机制——将 Meme 币变现并捐赠给慈善机构,把市场投机转化为公益价值。
2024 年 10 月,区块链分析公司 Spot On Chain 监测到 Vitalik 在短时间内执行了一系列操作:他将价值 98.28 万美元的 Moo Deng(MOODENG)、23.1 万美元的 Monsterra(MSTR)和 18.3 万美元的 ETHEREUM IS GOOD(EBULL)兑换为以太坊。
这仅是冰山一角。据数据统计,仅在过去九天内,Vitalik 已将价值 278 万美元的 Meme 币转化为以太坊,并向慈善机构捐赠了 88.4 万美元。
他的捐赠目标极具针对性:
尽管他肯定项目方通过他捐赠的善意,但多次公开呼吁:“与其转入我的地址,不如直接捐赠给慈善机构”。
拥有近 9 亿美元加密资产(主要为 24 万枚 ETH)的 Vitalik 对 Meme 币持有深刻的辩证观。他肯定 Meme 币潜在的社会价值,认为它们“可以通过资助重要的公共项目甚至让低收入国家的人们谋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但他对以名人为噱头的 Meme 币持尖锐批评态度,直指这类代币的目的纯粹是“让名人和早期投资者致富”。
2025 年初,他对 Pump.fun 等 Meme 币发行平台的批判引发行业震动。在 Farcaster 的公开讨论中,Vitalik 指责这类平台植根于“有缺陷的社会哲学”,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而缺乏生态责任感。
他的批评直指要害:
与此相对,他认可像 LetsBONK.fun 这类具有可持续基因的平台。该平台将手续费明确分配为三部分:支持自身开发运营、质押增强 Solana 网络安全、回购销毁代币提升持币者价值。
Vitalik 与 Meme 币的互动模式正悄然改变行业规则。他通过链上操作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将投机性资产转化为公益资金的可行路径。这种模式正在产生涟漪效应。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他的钱包动向,项目方“蹭热度”的行为不再单纯引发市场投机,同时也面临“是否具备真实公益价值”的灵魂拷问。
他对 Meme 币平台的批判同样引发行业反思。在 Pump.fun 因将 1500 万美元 SOL 转至 CEX 兑现而备受质疑时,LetsBONK.fun 选择将手续费用于支持公链基础设施,为 Meme 币发行平台提供了另一种发展范式。这些行动与他作为技术哲学家的思考一脉相承——早在提出 d/acc 概念时,他就强调“一个偏向防御的世界是更好的世界”,这种理念如今延伸至他对金融实验的态度:在开放创新中嵌入责任机制。
这种兼顾创新与责任的立场,甚至让经济学家将他列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候选者。正如经济学家 Tyler Cowen 所言:“Vitalik 建立了一个平台,创造了一种货币,在这个过程中驳斥了米塞斯的回归定理”。
Vitalik 的行动仍在持续。截至 2025 年初,他的公开钱包仍持有价值 240 万美元的 MOODENG、14.4 万美元的 NEIRO 等代币。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等待被转换为公益资金的“热度遗产”。而加密行业也在重新审视 Meme 币的价值逻辑。当 LetsBONK.fun 等平台开始将手续费分配至公链节点质押和代币回购销毁,当市场讨论焦点从“涨幅倍数”转向“生态反哺”,Meme 币正经历从单纯投机到价值共建的蜕变。毫无疑问,Vitalik 的批判与行动为这场蜕变提供了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