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拆解比特币阶梯式上涨规律:下个目标价 115,000 美元

比特币再度来到 10.7 万美元关卡,距离历史新高仅一步之遥, 分析师 Willy Woo 预测,BTC 复合年增长率将稳定在 8%。 (前情提要:美股四大指数全倒,比特币逆势突破10.7万美元,据历史新高仅差2.5% ) (背景补充:银行可托管比特币》金管会:国泰世华、中信、凯基及联邦银行已申请「虚拟资产保管业务」 ) 加密货币市场继续小幅反弹,根据 CoinMarketCap 的资料,截至发稿时,比特币交易价格为 107,061 美元, 24 小时波动上涨 1.25%。 「万元阶梯式上涨」模式 一些市场观察者指出,比特币在近期上涨中呈现出一种有趣的「阶梯式」模式。 分析师 Trader Tardigrade 发现,BTC 价格上涨呈现阶段性规律,每个上涨波段幅度约为 10,000 美元,每次上涨后都会短暂暂停。他提到了从 75,000 美元到 85,000 美元,再到 95,000 美元,以及最近到 105,000 美元的走势。每次跳跃之后,通常会有七到十天的相对平静的横向盘整。 对于交易者来说,这种模式提供了可预测的获利了结或建立新部位的机会。这些盘整可以作为新的支撑位,表明买家再次入场的意愿。如果这种模式继续下去,下一个逻辑目标可能就是 115,000 美元,这比目前的价格高出约 11%。 Tardigrade 认为,10 万美元关口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这个整数位不仅是重要的心理防线,更在技术上形成了强劲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在 5 月初实现 11% 的大涨后,比特币上周依然保持 0.5% 的微涨,这种「慢牛」特征相比剧烈波动更显健康,也更容易持续。 16 万美元目标位 把目光放远,图表分析师 CryptoCon 通过「黄金比率乘数」模型给出了更乐观的展望。 CryptoCon 表示,黄金比率乘数模型是少数在 2021 年 4 月比特币周期顶部准确预测的技术指标之一。 根据该模型分析,2024 年 3 月,市场已经触及本轮周期的中部顶部,这意味着市场很可能会再次测试顶部。目前模型显示第五级目标位指向 16 万美元并持续上升,这一走势与 2015-2017 年牛市周期颇为相似 —— 当前阶段相当于 2017 年 4 月的位置,即牛市主升浪前夕。历史经验表明,这种缓慢的积累阶段往往预示着后续可能出现加速上涨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技术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 16 万美元的目标位是基于特定模型的计算结果,实际走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这种周期特征有助于把握市场节奏,但更重要的是做好风险管理。 Willy Woo:BTC 复合年增长率将稳定在 8% 分析师 Willy Woo 则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他认为,比特币已经从一种波动性大、爆发式增长的资产,演变为一种更加成熟的金融工具。 尽管许多人仍将比特币视为不断飙升的「神奇独角兽」,但 Woo 指出,2017 年那种超过 100% 的年增长率时代已基本过去。他将 2020 年标记为一个关键转折点,当时比特币实现了「机构化」,因为公司和主权实体开始积累它。 随着更多机构资本的进入,比特币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自然从三位数下降到 30%-40% 左右,并继续趋于温和。Woo 将这归因于比特币日益成熟及其作为资本储存日益增长的作用。他强调了比特币作为全球金融资产的地位,指出它「将继续吸收资本,直到达到其平衡点。」 展望更远的未来,Woo 预测比特币的复合年增长率最终将稳定在与更广泛经济趋势一致的水平,每年可能约为 8%(结合 5% 的长期货币扩张和 3% 的 GDP 增长)。 尽管与早期相比,这种增长率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他对其长期表现仍充满信心,并总结道:「在此之前(或许还有 15-20 年),尽情享受这段旅程吧,因为几乎没有哪个公开可投资的产品能长期匹配比特币的表现,即使比特币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下降。」 相关报导 韩总统候选人李在明推「韩元稳定币」、开放养老基金买比特币,民调飙49% 微软将支援 BTC、ETH、SUI,Microsoft Fabric 免费整合即时链上数据  多军撤退VS空军狂欢:10万美元已成BTC「马奇诺防线」? 〈分析师拆解比特币阶梯式上涨规律:下个目标价 115,000 美元〉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动区动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新闻媒体》。

查看原文
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非招揽或要约,也不提供投资、税务或法律咨询。详见声明了解更多风险披露。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